外面的天氣不好,開始滴滴的下著小雨,現(xiàn)在,更下的大了,叭叭的讓路上已站不住行人。 因為一天的暗無天日,我的心情也不是太好,有點六神無主的意思,好像掉到水里,又有點心所不甘的想爬上岸!看書看不進去;因為我現(xiàn)所做的產(chǎn)品及銷售已能跟著政府基礎(chǔ)建設(shè)的節(jié)奏,所以我的星期天也慢慢的沒有什么太大的事情要處理,報紙也看過了,其他的工作也安排了,現(xiàn)在的國家行政或事業(yè)單位的人員早已在度著他們快樂無比的星期天,而我,不想行尸走肉的活著,只能在窮極無聊后,想寫一點東西,聊以自慰自己此時精神恍惚的心灰意懶! 看到報紙上講做老師的星期天赴宴赴的天昏地暗,所以,我也想結(jié)合自己的耳聞目睹的實際發(fā)生的事情,說一說,讓這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的風氣或能接受一點點哪怕是世人的唾液也行!以前,想當然的以為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因為想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讀書坐課堂時能盡可能的坐前面一點,估且不論我的孩子個頭是不是真的不是太高,也估且不論我的孩子的眼睛是不是真的有點近視,但是,只要能通過和老師的甜言蜜語左三右四的請求,能真的在請求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就能真的位置調(diào)前了,那我們做家心是真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謝老師。 多少年前,家長和老師的運作關(guān)系那時是僅僅限于家長和老師的口頭互動!現(xiàn)在,教室里的學生也多了,學校的裝修也搞的豪華無比了,對外招生中也和那些專治性病男科的醫(yī)院一樣也能胡扯的“天上漂下花來”(天花亂墜的注解),讓學生的家長忍痛割愛,心甘情愿的掏出所有的積蓄(甚至于借遍所有的好友親朋),只為那個看中的學校的校長大人開一“金中之金”的鉑金的金口,讓他的孩子能拿到那個學校的入學通知書!如期果真如愿,家長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的人也請出來感謝校方! 在孩子上學后,你要想讓孩子的學業(yè)再上一層樓,你要想讓你的孩子的班級老師能盡可能的關(guān)注和指導他的學業(yè)或成長,讓你的孩子在內(nèi)心深處能產(chǎn)生由此狀態(tài)而引以為傲的心理,那你作為家長,不要再想靠以口頭式的不實惠的華麗詞藻來打動老師的心!在物欲橫流的今天,“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培育祖國花朵的幸勤園丁”這些曾經(jīng)動人心弦感天動地的字眼早已在世人的心目中打了不知多少次的折扣,而“老師”的字眼所代表的全部含義也由人們心目中的神壇位置降到了煙火人間!過去我們那時的老師多在教學之余為生活中的上頓不接下頓而奔波,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老師卻為難以推卻和無法分身于學生家長的吃請送禮而焦心勞碌更甚至于焦頭爛額!甚至于如此日復一日的迎來送往中分神了老師的本職工作,這種長期存在的現(xiàn)實已足以動蕩了老師這兩個字眼在人們心目中的神圣位置,老師所代表的一個群體的價值取向也造成了在世人心目中的思想混亂。 不僅如此,每當節(jié)日,特別是國家規(guī)定的教師節(jié),有多少家長,有多少學子,面見老師時滿臉的微笑堆積如山,和老師電話時讓對方感到一片的至誠和謙卑,恨不得和孩子的老師稱姐稱妹稱兄道弟,甚至于拉上一些八桿子也打不著的關(guān)系也行! 有這樣常人可想當然的常態(tài):家長想讓孩子得到老師的特別關(guān)愛,還沒有到星期天(老師身子要是有哪點不舒服,那更是天經(jīng)地義冠冕堂皇的看望增加感情的最好時機),就籌劃為老師準備什么樣的禮品或什么超市的卡,至于卡上的等值面額的多少又特別讓那些工薪階層的家長絞盡腦汁的思前想后!到學校后,又不能和老師在電話里說明求見的最終目的,就這樣在風雨如晦中站在校外的角落里癡迷的等待;當老師像胡主度接見貧下中農(nóng)時的場景發(fā)生時,還要看老師的周圍環(huán)境里有沒有其他的人在,如有,則只能點頭倒蒜般的洗耳恭聽并小心翼翼的對來時的主要目的而緊箴其口,再努力寄希望于下一次合適的機會,同時又怕送禮的遲了,讓老師對于孩子的關(guān)愛來得再晚一些,最終努力的創(chuàng)造尋找機會在忐忑不安中終于送出手,于雙方羞羞答答的交接過程中讓老師心花怒放中的那朵“羞答答的玫瑰終于靜悄悄的開了”! 還有,又一個現(xiàn)實中的實例,不屬于淮安的不遠的一個縣級城市,因為江蘇省一個有名的學校在那兒,所以每到星期六或星期天,因為家長的吃請,縣城所有的飯店全部暴滿,所以,每次當日請客,均要預約!在這種種形式的投資后,時間過后不久,孩子回來,家長聽孩子說起平時有點遺憾的學習的津津有味和興味盎然,如果孩子再說出這個星期那個星期哪個老師又在課堂上向他提問或有其他類似關(guān)愛的情況,那個家長,一定感動得熱血沸騰,心里也是滿懷暖意,有時,或許這個家長竟能感到他和他的全家的人生又有了新的希望! 如此教風日下,這是教育體制的悲哀,這是社會制度的尷尬和道德危機的困境?難怪錢學森面向國人提出一個世紀難題:為什么中國的學校培養(yǎng)不出真正的人才? 時代在進步,“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含義我們也不一定還要一脈相承的提倡,我們也當然不是因為教書育人的老師的工資收入或社會地位的提高而產(chǎn)生人們所說的類似于“仇富心理”的心態(tài),但是,作為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母,——面對臺下聽眾的畢恭畢敬,你在傳師授道時也要為虔誠的學生和家長留下一點為人師表的臉面啊!

|